电子发烧友网报道(文/李弯弯)2025年,苹果可穿戴设备业务营收持续下滑的信号,为这家科技巨头敲响了警钟。分析师马克·古尔曼多次公开建议,苹果应将目光投向智能戒指——这一新兴赛道正以年均28.9%的增速扩张,预计2031年市场规模将达1.97亿美元。从技术储备到市场趋势,苹果推出智能戒指的逻辑已逐渐清晰。
从硬件设计、交互创新,苹果在智能戒指领域积累深厚苹果在智能戒指领域的技术布局,始于2015年首份智能戒指专利的曝光,历经十年沉淀,已形成覆盖硬件设计、交互方式、健康监测的完整专利矩阵。
苹果智能戒指采用内外圈双结构设计,内圈集成生物传感器,外圈支持触控交互。2022年专利显示,其可拉伸设计可适配不同指围,解决传统戒指佩戴舒适性问题。2025年最新专利更引入NFC芯片,支持非接触式支付,与Apple Pay形成生态闭环。这种设计既保留了戒指的装饰属性,又通过模块化功能满足健康监测需求。
苹果专利中,智能戒指被定义为“多终端交互枢纽”。通过内置传感器,戒指可识别手指滑动、握拳等手势,直接控制MacBook、iPhone或Vision Pro头显。例如,用户可通过旋转戒指调整AR场景视角,或用握拳手势暂停电视播放。这种去屏幕化的交互方式,契合苹果“减少设备依赖”的战略目标。
2024年专利显示,苹果智能戒指将集成力传感器、超声波传感器及SMI(自混合干涉测量)技术,可实时监测心率、血氧、血压及体温。与Apple Watch不同,戒指的睡眠监测优势显著:其轻薄设计使夜间佩戴舒适度提升30%,而持续体温追踪可预测生理周期。更关键的是,苹果正与医疗机构合作,探索血糖监测等医疗级功能,试图打破消费级设备的数据壁垒。
然而,2024年11月,消息称苹果可能暂停开发计划,因功能重叠与市场前景不明朗。
全球智能戒指市场爆发式增长全球智能戒指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,但竞争格局尚未固化。苹果的入局,既是顺应趋势,也是破解自身困境的关键。
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预测,2023-2031年全球智能戒指市场规模将增长10倍。这一增长由三大因素驱动:其一,智能手表的“全天候佩戴痛点”(如充电、厚重)促使用户转向戒指;其二,健康监测需求从运动人群向大众渗透,Oura Ring用户中70%为35-55岁健康关注者;其三,AR/VR设备普及需要低延迟手势控制器,而戒指是最佳载体。
当前市场呈现“两极分化”:消费级产品(如三星Galaxy Ring)主打健康监测,但数据准确性遭诟病;医疗级产品(如Oura Ring)通过订阅制构建软件壁垒,但300美元的售价限制普及。苹果的策略是“生态整合”:通过与HealthKit深度联动,将戒指数据同步至iPhone健康档案,同时利用Apple Watch的屏幕优势实现“通知过滤”——戒指处理基础监测,手表仅推送紧急预警,形成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。
古尔曼的调研显示,35%的Apple Watch用户因“穿搭冲突”或“屏幕干扰”减少佩戴频率,而智能戒指的装饰属性与无感佩戴完美解决这一痛点。此外,苹果可针对宗教群体推出定制功能,复制Oura Ring在中东市场的成功案例。这种“科技+人文”的融合,正是苹果区别于三星、华为的核心竞争力。
总结苹果推出智能戒指以重振客户兴趣的可能性极强。技术上,其专利储备覆盖硬件、交互、健康全链条;市场上,行业增速与用户需求形成双重拉力。但挑战同样存在:如何平衡戒指与Apple Watch的功能重叠?能否将订阅制软件服务打造为新的盈利点?
可以预见的是,若苹果在2026年前推出智能戒指,其定价可能介于299-399美元之间,首年销量有望突破500万枚。这不仅将重塑可穿戴设备格局,更可能推动“无感健康监测”成为行业标配。正如库克所言,“真正的创新不在于第一个做,而在于做得最好。”苹果的戒指,或许正是那枚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。